医院24小时服务热线:0738—8760523

您的位置:首 页 > 新闻中心 > 医院动态

【科室巡礼】“生命的重量,从不以克衡量”——娄底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救治危重新生儿纪实

作者:本站 点击数量:29 发布日期:2025-04-25

编者按

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,娄底市妇幼保健院如同一座灯塔,照亮妇孺健康之路。这里见证了无数新生命的首次啼哭,也守护着无数家的温馨与幸福。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感受到这所医院的专业精神、温馨氛围和满怀爱心的工作态度,我们特推出一系列深入报道,将医院的每一个细节、每一份温暖、每一份专业呈现给您。让我们一起探索这座妇孺健康“护航站”的奥秘,触摸医院发展的脉搏,感受医者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。


在娄底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,暖箱里躺着一个体重仅880克的早产儿,她的小脚丫还没有成人的拇指大,全身皮肤薄得近乎透明。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和不时响起的报警声,提醒着医护人员: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保卫战。

这样的场景,在这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。作为娄底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,该院新生儿科自2006年成立以来,已成功救治了数千例危重新生儿,其中最小胎龄仅27周,最低体重仅845克。近日,记者走进这个创造生命奇迹的地方,记录下医护人员守护“早到天使”的动人故事。


与死神赛跑的“生命保卫战”

2024年6月21日上午,新生儿科主任邹纪青接到紧急电话:“一对27周的双胞胎正在手术室准备剖宫产,请立即准备抢救!”

这对试管婴儿因母亲早破水提前来到这个世界。出生时,姐妹俩体重都只有880克,属于超低出生体重儿。“孩子的皮肤像果冻一样透明,血管细如发丝,除了微弱的心跳,几乎看不到其他生命迹象。”参与抢救的护士回忆道。

抢救团队立即展开行动:气管插管、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、脐静脉置管……每一个操作都需要精雕细琢。由于母亲早破水时间长,两个孩子都出现严重感染,其中一个还并发了肺出血。

“那段时间,我们实行24小时专人监护,连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。”邹纪青说。经过74天的精心救治,姐妹花体重分别增长到2050克和2250克,终于可以出院了。孩子的父母送来锦旗时激动地说:“是你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。”

这样的抢救故事在这里并不罕见。2021年12月,胎龄28周、体重仅845克的盼盼(化名)出生后,先后闯过呼吸关、感染关、喂养关等重重险关,经过76天治疗康复出院;2025年2月,一对34周的双胞胎因母亲妊娠高血压提前出生,在医护团队23天的守护下转危为安……


“临时父母”的爱心守护

在新生儿科,医护人员有个特殊的身份——“临时父母”。

“这些孩子一出生就离开父母,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治疗疾病,还要给他们父母般的关爱。”护士长刘赛凉说。每天清晨,医护人员都会提前到岗,仔细检查每个宝宝的状况:“3床吃了多少奶?”“5床的尿量怎么样?”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,都关系着早产儿的生命安全。

为了促进早产儿康复,科室开展了“袋鼠式护理”——让父母将宝宝抱在胸前进行皮肤接触。“这不仅能稳定孩子生命体征,还能增进亲子感情。”刘赛凉介绍。

记者采访时,恰遇一位母亲正在进行“袋鼠式护理”。她小心翼翼地抱着孩子,眼里满是柔情。“刚开始都不敢碰她,现在能这样抱着,感觉特别幸福。”这位母亲说。

image.png


技术突破创造生命奇迹

创造这些生命奇迹的背后,是过硬的技术实力。

作为全市最早成立的新生儿科,该科目前拥有30张病床,其中抢救床位6张。配备的进口呼吸机、血气分析仪、心电监护仪等先进设备,为危重新生儿救治提供了硬件保障。

“我们最大的技术优势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综合管理。”邹纪青介绍,科室已形成从产前监护、出生抢救到出院随访的全流程救治体系。近年来,先后开展了新生儿换血术、全胃肠道外营养、脐静脉置管及 PICC置管等多项新技术,救治成功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。

2018年,该科被评定为娄底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,承担着全市及周边地区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救治任务。“我们承诺接到求助电话后10分钟内发车,所有转运都是免费的。”邹纪青说。截至目前,已成功转运救治百余例危重新生儿。

image.png


医者仁心诠释大爱无疆

在新生儿科医生办公室,挂满了患儿家长送来的锦旗。其中一面特别引人注目,它来自七年前救治的一个早产儿家庭。

“那个孩子胎龄30周,体重1300克,住院83天才出院。”邹纪青清楚地记得每个细节,“现在孩子已经上小学了,每年都会来看我们。”

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。医护人员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,不仅治愈了孩子的疾病,更守护了无数家庭的希望。

“每当看到曾经救治的孩子健康长大,就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。”邹纪青说。如今,这支由3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团队,依然日夜坚守在守护新生命的第一线,用仁心仁术续写着生命的奇迹。

image.png


采写后记:凌晨3点处理突发肺出血的急救现场、护士为早产儿修剪指甲时的屏息凝神、家长接过康复患儿时的喜极而泣……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,只有监护仪规律跳动中托起的生命希望。正如暖箱里逐渐红润的小脸,娄底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用仁心仁术证明:生命的重量,从不以克衡量。